服務熱線:400-616-7110
養(yǎng)生的基礎——修身養(yǎng)性
發(fā)布時間:
2018-04-11 00:00
無論工作中,還是生活里,總有人會問:“做中醫(yī)的為什么身體會那么棒,氣色會那么好?七八十的花甲年紀看起來就跟五十多歲一樣?是不是有什么秘訣?醫(yī)家孫思邈在“衛(wèi)生歌”中就給出了答案:“世人欲識衛(wèi)生道,喜樂有常嗔怒少,心誠意正思慮除,順理修身去煩惱。”這就是修生養(yǎng)性的至理。
人生病,從醫(yī)學上講,其實就是一種因果關系,病是什么?病就是“果”,你長期的不良習慣、生活方式,就是“因”。沒有那個“因”,也就不會結出生病的“果”。
《紅樓夢》中的 林黛玉終日郁郁寡歡,害得心病,不愈而終,就是很典型的因果關系。
當然,有一些因果關系表現(xiàn)得也不是很明顯,或者很多人根本就沒有注意到。有時,它會偷偷潛伏在身體里,積蓄“毒素”爆發(fā)的能量。一天兩天是看不出來的,日子久了,當“毒素”越來越多的時候,它就會成為推動因果關系發(fā)展的幕后黑手。
讓疾病自動上門。難治的慢性病、婦科病、癌癥等病癥就是這樣慢慢發(fā)展起來的。千萬不要忽略這些隱藏在身體底層的“潛伏者”,如果你蔑視它的存在,終有一天,它會帶走你的生命。
人的心理活動,情感變化,是我們常說的情緒。它是人在接觸和認識客觀事物時,人體的本能反映。分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,世人稱之為七情,人皆有之,亦有利有弊。有弊部分是生活中攻擊身體的“毒素”和“瘡口”,我們歸結稱它為負面情緒。它時而起伏不定,時而合理,時而不符常情。人的身體裝載著一套與生俱來的免疫系統(tǒng),當各種各樣的負面情緒產生時,最先攻擊到的就是身體這套免疫系統(tǒng)。70%以上的人會以默認的態(tài)度來消化自己的負面情緒,承受著負面情緒攻擊身體器官帶來的傷害。
怒傷肝、思傷脾、悲傷肺、恐傷腎、喜傷心,身體不會說話,不會說謊,它只會忠實地幫我們貯存所有的情緒,只會在觸及失控產生不適和病癥后,才發(fā)出呼喊和求救信號。這也是導致病癥出現(xiàn)的最直接原因。
很多人不惜重金把精力花在養(yǎng)生上,卻不小心在養(yǎng)生上走了彎路。原因是他們把身體看成了一個機器,只想用生物醫(yī)學模式來治療和調理,卻忘記了身、心、靈是一體的。他們可能還不知道,很多疾病都是我們自己的負面情緒引起的,即使好了一點,當我們的情緒失控的時候,健康又沒了。
養(yǎng)生其實主要還在于修身,更在于修性,良好的習性情操,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,時常保持樂觀情緒,是養(yǎng)生的重要一環(huán)。這不僅飽含了為人、修身、處世智慧,還包含始終要有一顆平常心去應對日常的煩惱和不幸,讓身心達到完美境界。
沒有誰比自己更清楚自己的情緒,不同的是,有些人善于管理,有些人過度放任罷了。善養(yǎng)性者,定心、制怒、知足,能維護身體陰陽平衡,呵護身體五臟六腑,調整日常心態(tài)情緒,而延年益壽。反之,習不成性者,驕燥、易怒、私欲,心境不專,正氣虛弱,氣血阻滯,五臟失調,而百病悉生。驕燥、易怒,往往為名利枷鎖所困;私欲,往往因欲望難填,催生憂傷煩惱;他們往往心陷妄想、憤怒、沮喪,往往斤斤計較、患得患失、憂心忡忡、沒個安寧,自然未老先衰,難登“仁壽之域”。
世上沒有既安逸又精彩的人生,美好的前程都是血汗拼打下來的。打拼就得靠一個健碩的身體,心理會影響著身體,你要學會敏銳察覺身體發(fā)出的信號,學會從生活細節(jié)上調整好狀態(tài),管理好情緒。如果每個人都能把生活經營積極了,讓行也安然、坐也安然、富也安然、貧也安然,讓名利不貪,粗茶淡飯香甜,健康就會預期而至,就可盡享天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