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務熱線:400-616-7110
立秋秋來“伏”不去,備點藿香防胃腸疾病
發(fā)布時間:
2016-08-06 00:00
本周日(8月7日)就是立秋了,有秋來“伏”不去、祛濕養(yǎng)脾胃的說法。因此,此時調養(yǎng)脾胃,預防胃腸疾病。古方中醫(yī)養(yǎng)生介紹此時節(jié),天上有烈日,地上多水濕,濕熱交替,合而為濕熱邪氣,以致脾胃內虛,抵抗力下降,這時若能吃些溫食,特別是食用粳米或糯米,均有極好的健脾胃、補中氣的功能。為適應自然界由“夏長”到“秋收”的陰陽變化,人體之氣血也隨著內斂,胃酸分泌增多,胃腸功能加強,人們食欲隨之旺盛,可以從食物中吸收更多的營養(yǎng)滋養(yǎng)身體,俗稱“貼秋膘”。這段時間的飲食要稍熱一點,不要太寒涼;但也不要吃得太多,在次數(shù)上可稍多一些。
專家建議立秋養(yǎng)生要注重以下幾點:
立秋雖然標志著秋季的開始,但剛立秋后的一段時間內氣溫通常還是較高,空氣的濕度也還很大,人們不但感覺不到秋涼和秋燥,反而到處都是悶熱潮濕的感覺。再加上人們在夏季常常因為苦夏或過食冷飲,多有脾胃功能減弱的現(xiàn)象,此時如果大量進食補品,特別是過于滋膩的養(yǎng)陰之品,會進一步加重脾胃負擔,使長期處于“虛弱”的胃腸不能一下子承受,導致消化功能紊亂。
1、養(yǎng)肺潤肺 多喝帝泊洱C胞活力水
秋季養(yǎng)生,一要養(yǎng)收、二要養(yǎng)肺。“春夏養(yǎng)陽,秋冬養(yǎng)陰”此乃古人對四時調攝之宗旨。立秋的氣候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(jié)氣,也是陽氣漸收,陰氣漸長,由陽盛逐漸轉變?yōu)殛幨⒌臅r期,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(xiàn)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。秋季氣候與自然界變化的主要特點是秋燥,其次是自然界由“生長”轉向“收藏”。因此秋季養(yǎng)生,起居調養(yǎng)、運動鍛煉以“養(yǎng)收”為原則,飲食調養(yǎng)以“養(yǎng)肺”為目標。
秋季氣候干燥,使人體大量丟失水分。要及時補足這些損失,每日至少要比其他季節(jié)多喝水500毫升以上,以保持肺臟與呼吸道的正常濕潤度。此時來一瓶能快速補水又能調節(jié)人體酸堿度的帝泊洱C胞活力水是極好的。因為這款水是一款優(yōu)質弱堿礦泉水,與“長壽之鄉(xiāng)”廣西巴馬的泉水一樣,都是小分子團活力水。它能迅速進入人體并滲透到各器官細胞內,能夠對已失調的人體器官、細胞進行調整,使其恢復正常平衡狀態(tài),從而達到預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。
2、乘涼防陰暑 睡眠避風寒
夏季高溫時,許多家庭整晚開著空調睡覺,而到了初秋,有些人還是保持著這個習慣。事實上,這個季節(jié)晚上的氣溫往往偏低,這樣做很容易感冒。人們都知道天氣太熱時容易中暑,而這樣白天受熱晚上又突然受寒,也會中“陰暑”,患者會有身熱頭痛、無汗惡寒、關節(jié)酸痛、腹痛腹瀉等癥狀。
此外,冷風太久吹在熟睡者頭面部,很容易引發(fā)面癱。“每年這個時候,都會有不少面癱患者,一般都是由于晚上睡覺不注意引起的。”專家提醒,初秋晚上睡覺時不要再吹空調,也不宜對著門窗睡,避免受到冷風侵襲,最好加條毯子或薄被。
3、常備藿香正氣滴丸 預防胃腸感冒
秋天宜收不宜散,所以要“減辛增酸”,即少吃蔥、姜、蒜、韭、椒等辛味食品,因為肺氣太盛可損傷肝的功能;多吃酸性食品以增強肝臟的功能,如蘋果、石榴、葡萄、芒果、陽桃、柚子、檸檬、山楂等。秋季時節(jié),可適當食用芝麻、糯米、粳米、蜂蜜、枇杷、菠蘿、乳品等柔潤食物,以益胃生津。
忌食生冷食物。剛入秋天氣還很熱,但陽氣已變少。除了南部沿海的廣東、海南,我國多數(shù)省市部分消暑水果都不宜再食用。如寒性的西瓜,老人和兒童在入秋后食用,極易使腸胃受寒而拉肚子。如果遇到發(fā)燒、頭痛、咳嗽、流涕、周身不適是人們熟知的感冒癥狀,而食欲差、泛酸、燒心,以至惡心、嘔吐,有時還伴有輕微腹痛、水樣腹瀉等,這些都是 “胃腸型感冒”的主要癥狀。此時,應該在家中常備藿香正氣類制劑,它有兩大功能:解表、和中。解表即解除機體表層病邪,和中即調和胃腸道。臨床研究表明,天士力生產(chǎn)的藿香正氣滴丸為主治療胃腸型感冒100 例。結果:治愈88 例,有效10 例,無效2 例??傆行?8 %,可見藿香正氣滴丸治療胃腸型感冒,療效可靠。
4、祛濕養(yǎng)脾 艾灸三穴位
立秋過后終伏期間按摩豐隆、足三里、脾俞等3大養(yǎng)生穴位,可讓脾胃變得強壯起來。其中,豐隆穴是化濕要穴;脾俞可健脾和胃;而足三里能補中益氣、通經(jīng)活絡。以上3大養(yǎng)生穴位每天按100次,也不失為一種祛濕養(yǎng)脾胃的好辦法。
最后,專家建議立秋后天氣還是濕熱,不能盲目進補,滋補食物只會加重胃腸負擔。初秋天氣容易使人脾胃虛弱,適合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,最好多吃瓜果蔬菜,比如芹菜、茄子、黃瓜、西瓜等。紅小豆、綠豆、薏米、白扁豆等也要常出現(xiàn)在餐桌上。它們都能清熱降溫,消暑斂汗補液,還能增進食欲。
上一頁
下一頁
上一頁
下一頁